感恩的瑞士琉森馬拉松 25-10-2015 Echo馮靜恩

垂死的石獅子

湖邊慢跑

大會相- 大老闆給我《五》的事刻,感動一刻

大會相- 正好被大老闆叫著

大會相-南部湖邊

Asics 配速手帶

完實獎牌 - 附有時間

因工作關係預期會在這周到瑞士一趟,無心插柳下報了這個馬拉松。一直疏懶長課練習,啓程之前急忙跑一兩課。在準備不足之下我抱著安全地完成及享受第一個海外馬的心情而出發。

星期五黃昏工作完畢後乘火車從另一個城市到達瑞士琉森,到酒店取了房間後,擱下手提電腦,心情才得以放鬆,感覺假期真的開始了。放下行李便立刻走到expo取跑手包。這是一個小型的馬拉松賽事,半程和全程馬拉松參加者約九千人。雖然expo的參展商不很多,其中Asics設有攤位為跑手印製配速手帶,非常貼心。

星期六沒有特定行程,只隨心而行,遲了起床,慢慢享受早餐後步行往參觀著名的雕像--垂死的石獅子和逛逛卡佩爾木橋。早上的天氣陰暗多雲,雲層隨時間慢慢消散,陽光逐漸增加,太陽似乎也在為明天的賽事打氣。當看到有陽光,我趕快回酒店換上裝束,準備享受在陽光下慢跑,用雙腳來認識這個城市。回程時,跑到火車站附近的小公園裡拉筋伸展。青翠的草地和泛黃的樹葉,與湖水和蔚藍的天空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為了補充營養,我從火車站地庫的超市買點水果。在附近竟然碰上特意來這裡跑馬拉松的一對香港夫婦(今次賽事只有我們三人來自香港)。經他們提醒,才知道在比賽當日實行冬季時間,即周六晚把時針往前調一小時,這意味着我晚上額外多一小時睡眠,非常感恩。(其實舉辦者非常細心,大會設有一個手機apps,不時更新賽事資訊,包括冬季時間、交通和天氣等,只是我未有及時看到。)

比賽當日準備充足,起床時精神奕奕。我約好那對夫婦一同出發,由火車站慢跑到起點當熱身,距離約兩公里。把行李寄存後,在起點附近拉筋伸展和拍照,心情輕鬆不少。起點附近有非常充足的流動廁所、路旁有很多放不同廢物的籃子,包括特定盛載棄掉衣服的籃子,環保意識十分濃厚。天氣方面,當天早上氣温大約攝氏12度,濕度適中,感覺非常舒服。

起跑點分別設有不同目標時區,讓參賽者按自己目標時間上線。歐洲人/瑞士人(大部分參賽者為瑞士人)皆十分自律,幾乎沒有人爭先恐後湧著要上第一線,各參賽者分別站在既定的起跑區等候。我在取跑手包時向工作人員查詢,原來起步分幾個時段開始,9:00am, 9:02am, 9:06am,而比賽成績以 net time 來算。我們站在9:02am起跑區等候, 九點正鳴槍,第一批跑手起步了,工作人員示意我們邁向起點,待九點零二分正,主禮者再度鳴槍,我們終於向42.195公里出發。

我沿著主要道路往市中心方向出發,路旁有不少遊人夾道打氣,也有穿上特別服飾的人奏着樂器,為這個比賽增添不少熱鬧氣氛。我往前方看着,在人群中專注著自己的跑姿,輕快地跑著。這條賽道由交通博物館附近出發,沿著大路往市中心方向走,經過火車站,走向南部半島沿周邊小鎮繞一圈,返回火車站附近,經過KKL(琉森文化會展中心)和著名的卡佩爾木橋,回到市內,再跑向交通博物館前折返。半程馬拉松跑手就在此繼續往終點交通博物館進發,而全程馬拉松跑手則重覆一次剛才所述的賽道。大會設計整條賽道很有心思,有經過市內最繁忙的街道,也經過寧靜的小鎮;會看到幽靜的湖邊及佈滿黃葉紅葉的小山丘,也會看到充滿歷史的卡佩爾木橋。最特別的,莫過於穿過KKL(琉森文化會展中心)。當你在户外跑了一段長時間,突然跑進室內,場內昏暗、漓漫著煙霧,還閃爍著的士高似的燈光,兩旁有啦啦隊、樂隊和打氣的遊人吶喊,場面令人震奮難忘。另外,大會提供的水站也非常充足,約有16個水站,大部分有提供能量飲品,部分有能量棒、香蕉和能量啫喱。在終點還送給完賽者一個載有能量飲品的紀念水壺。

除了市內跑道兩旁擠滿了遊人和市民,沿途多個小鎮也不乏為跑手打氣的市民和樂隊。大會也在一個小鎮街頭設置廣播,在各參賽者到來前,廣播者看著電腦屏幕,念著參賽者的名字和地區。在德語區的瑞士,突然聽見自己的名字"Ching Yan,from Hong Kong",感到十分親切和興奮。而兩旁打氣的市民,也用著生澀的英語夾著德語念着我身上掛著的名字"Hopp, Ching Yan" (快! 靜恩), 為我打氣。當我跑至17-18公里左右,突然聽見有人在路旁叫著"Echo, Echo", 我以為自己聽錯,回頭看,竟然是總公司部門的老闆。原來他一家人來琉森,太太參加半程馬拉松,他在替太太打氣。我獨自來琉森跑馬拉松,沒想到遇到熟悉的人,真有點驚訝。在老闆面前,不可表現太差吧!我即時檢視跑姿,繼續往前跑。終於跑過了半程,由於前半段我速度太快,我開始覺得力氣不夠,腳有點抬不起來,而且腳板有點隱隱作抽筋。我心裡想,我不能讓雙腳停下來。我不斷用教練平時的指導和激勵片段來提醒自己,繼續堅持下去,他們的鼓勵說話不斷地縈繞著我,支持着我,我已不只是用雙腳去跑。大約跑至37公里,我已感到很疲乏,我覺得我雙腳不再是屬於自己了。在經過在卡佩爾木橋旁再次聽見有人大喊"Echo", 原來又是大老闆,他叫著我並替我拍照。我繼續往前跑,橫過小橋,往商店街那邊走,大老闆又再出現,而且伸出手來,給我一個《五》,說著,"Great Job, Echo, have a safe trip back!"。我邊跑邊回應他,"thankyou"。那一刻我非常感動。前面還有最後5公里,我感到是我最艱苦的5公里,老闆特意來到這個位置再次為我打氣,無論如何,我不能就此放棄。而且我深知道這一次的瑞士琉森馬拉松,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琉森馬拉松,我要盡我最大努力去完成它。走過終點時,我雙脚已不由自主地抽筋,連走路也走不動。我接過完成獎牌和能量飲品,一拐一拐地走到附近一個攤位,用換領券取了一杯地道的啤酒,喝著喝著,剛才的疲累似乎已完全忘卻了。我只知道這一刻是最滿足和最感恩的時刻。

能夠順利完成這個馬拉松,並非偶然。要感謝天父賜與我機會能夠參與,家人支持和包容,還有RMAC萬教練和文教練的指導和鼓勵,以及各跑友及老闆的打氣和支持,才能成就這美妙的經歷。

日本富山馬拉松2015 3/11/2015

image.jpg

剛過去星期日在日本舉行了第一屆富山馬拉松,有超過一萬二千人參加,本會學員Mavis和Sam亦參與其中。賽後當地報章亦有報導他倆越洋參與賽事。
當日氣溫約12-15度,風勢適中。Mavis話賽事氣氛超好,沿途有好多大小朋友落力打氣,風景好靚,18km上新湊大橋,左望海皇巨型帆船、直望連綿黑部山峰,之後跑過超過10公里田園小路,直入城市,入城後打氣聲不絕!
除左水站,食物補給站亦充足,第17km、27、34、38Km都有給食站,食物無限提供,所以既係比賽亦係大食會。
歡迎各學員繼續同我地Happy Share你地嘅賽後感同相片,加油RMAC!

【TCS Amsterdam Marathon 荷蘭阿姆斯特丹 18/10/2015】

荷蘭約四分之一的國土在海平
面以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低地國,城裡河網密布,有「北方威尼斯」之稱。首都阿姆斯特丹作為歐洲第六大城市圈,亦是荷蘭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它的發展經歷最
早可以追溯到12世紀時的漁村。當時人們曾在附近阿姆斯特爾河上建築水壩,稱之為「Amstelredam」,意指「阿姆斯特爾水壩」。13至15世紀因
開展東方貿易而成為重要的港口。17世紀的荷蘭進入黃金時代,曾經是稱雄海上的殖民國家之一。
 
位於起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附近的體育館,
設有一連三日的Marathon Expo,以歐洲IAAF 
新晉金牌認可的賽事來說,規模說不上很大,但安排恰當。從入口登記註冊開始,順著指示走便來到各贊助單位的展覽,本屆賽事的冠名贊助是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是一間著名的跨國商業咨詢企業。當然少不了Mizuno、Brooks、Asics、New 
balance等知名運動品牌,也有不少運動裝備、補充品經銷商和其他歐洲城市的馬拉松推廣攤位。從1975 年起,賽事今年剛好40 
周年,馬拉松時限為6 小時,報名費€70。另有半馬和8公里距離選擇,參賽者來自世界各地,共約二萬多名。
 
比賽當日氣溫只有7 
度,陰天下雨,起步時間0930,由於人數太多,熱身之後排隊進場也花了大約20 分鐘,而我身處的blue 
zone也是被安排在最後一組出發。記得跨過Start line時,精英選手在大會直播的大電視中已跑上7 
公里。不過,最快和最慢的也是跑全程,找相應速度的選手一起出發,身旁來來往往也是這數十人,最後還有Runner world sub 5 
的Pacing group,當下自我感覺更良好,漫長旅程中,能互相鼓勵的時間也更多。
 
'Smile if you are not
 wearing underwear'這句完全顯視出打氣路人的幽默感。此項賽事最大的挑戰是由12到25 公里的Amstel river 
來回,進入市郊後雨越下越大,體力極速消耗,每一公里只想盡快看到折回點,同行的跑手亦相繼散落,冒着冷雨前進,一呼一吸白氣白煙。Yes, it's 
cold, I know.
 
根據以往經驗,自己會在27公里左右出現撞牆效應,腦中不斷出現放棄念頭,因為下肢肌肉開始出乳酸,一定要
降低速度不能因勉強而受傷。行下去捱下去,到達30公里checkpoint,真正比賽才開始,我不停向自己說話去對抗疲累,胡思亂想究竟一直跑步和參加
馬拉松的意義,好不容易,看見sub 5 pacing team 從後上來,最後5 公里,就和他們一起完成,it's almost done, 
not now and don't walk. 
一直向前吧!40公里左右,半馬健兒擦身而過,再次令我熱血沸騰,加上臨近終點路旁打氣的市民非常多,氣氛非常熱鬧,確實使人感動和興奮。進入倒數300
 米,我更昂首闊步,以當時最佳的狀態衝過終點。一個挑戰完結以後,又是下一個開始的準備。
 
「你唔細架喇⋯⋯」這句是我在2015 
年為止,親耳聽過最深刻的說話。年輕人的鬥志就好比便利店的打火機,再便宜再差勁,內裏總蘊藏著一團火,只不過呢團火好易亦好快被吹倒,有時遇到少少挫折
就放棄,更多是三分鐘熱度之後又提不起勁。最近發現自己跑步過程好像一包煙,無論幾大風,有冇火機,甚至枝煙比人撞跌,只要個「癮」夠大,習慣其實就在一
呼一吸之間。有人對我說,追夢都要講資格。幸運地我有足夠的能力和條件,容許我可以繼續跑下去,這份珍惜現有的領悟,是這個旅程的最大禮物。
 
Jason See
以跑步為目的而旅行的生活實踐者。

30/09/2015 日本夏季最大規模馬拉松-北海道馬拉松

北海道馬拉松的Logo 是一個部首偏旁所構圖,一眼看過去是「辶」部。就漢字而言,「道」、「進」、「速」等等有關跑步與速度的字眼,常常都與這個部首有關,而北海道的「道」字部首也是「辶」部。

此項賽事乃日本夏季最大規模的馬拉松,對當地市民而言,也是北海道最大規格的馬拉松大會。賽道以札幌市中心的大通公園為賽道的起終點,受到日本陸連協會承認,報名費為一萬五千円。整段賽道起伏平緩,不過嚴格的五小時完賽時限一直是北海道馬拉松的傳統,途中更有十多個關門時限,跑手一但超時,就需按大會工作人員指示離開賽道,搭上回程巴士退場。

全馬大約有一萬五千位健兒,由札幌市內著名地標之一的札幌電視塔起步,之後南下博野區商業街,沿途有很多打氣的市民和表演團體,對跑手大為激勵,各支援點、救援人員和水站亦安排恰當,足見主辦單位非常周到。

經過15公里的檢查站後,賽道進入「新川通」的來回,一條長達8公里全直路的暗斜上下坡,由於時值正午時分,烈日當空,這是整場賽事中最艱鉅的一段跑道,最好要準備防曬以免曬傷。37公里後,賽道會穿越綠意盎然的北海道大學校園,出口會看到紅磚建造,充滿巴羅克建築風格的北海道廳舊本廳舍,最後返回大通公園完成。

由於大會有五小時的完賽時限,腦海一直存在不少心理壓力,畢竟四十多公里的距離,不能排隊出現意料之外的變數。話雖如此,整個過程反而令我更為專注,每公里也穩定地以均速前進,直至跑到最後一個檢查站,眼見終點在望,方才放下心頭大石。

能夠順利完成一次海外馬拉松,事前的凖備過程絕不簡單。除了恆常的練習,還需要飲食起居、作息時間等生活習慣的配合。在此我要多謝家人的體諒,朋友的鼓勵及教練的指導,他們的支持和信任讓我得以將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做得更好。

 

俄羅斯聖彼得堡-白夜馬拉松 28/06/2015

因為White Night Marathon,我首次踏足俄羅斯。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它也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這個比賽為聖彼得堡白夜節的一部分,“白夜”又稱極晝,是北極圈的獨特景觀,配合廣闊的天際線,為這座美麗的城市增添了更加動人的魅力。

全馬路線大致平坦,從隱士盧博物館出發,先在彼得保羅要塞後面繞一大圈,回冬宮後再前往景色開掦的芬蘭灣,之後逆流沿著冬宮運河轉往市中心最熱鬧的涅夫斯基大街,最後再順著涅瓦河岸回到冬宮廣場。聖彼得堡於十八世紀建城,到處都有古蹟,跑在二三百年的道路上,氣氛一流,沿途經過市內大部分的歷史建築,全程幾乎沒有重覆的來回賽道,風景名勝如畫,比賽道路全封。

跟大部分上班族一樣,能在工餘時進行跑步訓練,是堅持亦是挑戰。我相信有多少時間、多少資源,就做多少事,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然後全力以赴。這些年的旅程,幾乎都是圍繞世界各地的馬拉松賽事而計劃,每一次順從自己內心熱情的「旅行」,能讓一個原本平凡無奇的人,在過程當中被世界的能量慢慢灌注和充滿,變成一個有故事的人。

Jason See
以跑步為目的而旅行的生活實踐者。